ASUS TUF Gaming F15 Review: Intel VS AMD 2022 Battle Again! | BIBA Laptops

在笔记本电脑领域
Intel和AMD的竞争一直非常火热
其实呢 在很久以前
AMD的移动处理器性能非常差
跟Intel比 连提鞋都不配啊
贴吧里更有【i3秒A8 i5轰成渣】这种经典语录
2019年 AMD的Zen系列处理器首次搬上了移动端
7nm工艺+先进的架构
打了【还在挤牙膏的Intel】一个措手不及
价格反而更加便宜
彼时 “AMD YES”的呼声响彻整个笔电圈
A、I两强争霸从此拉开了序幕
而如今
我们走入了这场对抗赛的第三个年头
年初 Intel发布了第十二代酷睿i7-12700H
AMD这边则是用R7-6800H迎战
这两颗处理器到底谁强孰弱
搭载它们的电脑
到底有哪些优势
又有哪些劣势呢
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
并且尽可能精准的控制变量
我们在京东自营花钱买了两台不同版本的天选3
做一期两台的直观对比
目的就是想知道
最新的AMD和Intel处理器 谁更强
强在哪里
另外 哪些方面还有不足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OK 先让我们来快速过一遍配置
两台电脑的显卡都是RTX3060
支持动态功耗增强
最大功耗为140W
内存为最新的DDR5
频率4800MHz
固态硬盘512GB
PCIe 4.0×4速率
屏幕是2560×1440分辨率
165Hz刷新率
100% DCI-P3色域的IPS面板
参考售价
Intel这边我们买到的价格是8999
AMD这边则要便宜些
8299元
定价策略上
Intel在相同显卡的机型里普遍要比AMD更高
外观方面其实我们之前有介绍
AMD和Intel除了【外壳颜色和贴纸】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外观细节
我们在之前的天选3首发视频里有解说
这里就不重复了
不过intel的其中一个TypeC接口是雷电4
而AMD因为没有雷电协议的授权
就只能用普通的C口代替
在最大连接速率上会低一点
接下来是本次评测的重头戏
处理器
Intel这边
i7-12700H是Intel第12代移动端酷睿处理器
虽然详细分析我们已经做过了
但为了让不了解它的
或者第一次看我们视频的朋友更加了解
我们还是简单介绍一遍
它采用了10nm工艺
6大核+8小核(口误)
共20线程
不仅是大小核
内部微架构和11代对比
变化也很大
新架构带来了IPC的提升
意味着单线程性能相比之前会有进步
同时 大小核的异构设计
多核性能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AMD这边
R7-6800H是移动端6000系列锐龙处理器
工艺是台积电6nm
属于7nm的改良版本
规格仍是8核心16线程
CPU架构是Zen3+
也是【改良】版本
emmm
直白的来说
AMD这颗R7-6800H实际上就是5800H的【工艺改良版】
性能提升更依赖【提频】和【改进散热】
这么看
挤牙膏的这回居然是AMD
其实硬要这么说的话
也不完全是
今年游戏本新上了DDR5内存
两家处理器都支持
不过Intel这边也保留的了DDR4的内存控制器
从省钱的角度考虑
这个做法会比AMD的一刀切更亲民
另外 6000系列锐龙加入了上代缺失的PCIe4.0的支持
硬盘性能跟Intel也持平了
OK 了解完一些纸面数据上的变动
我们通过实测来对比他们的性能差距
首先是单核性能部分
CineBench

R20单线程测试
i7-12700H得分698分
相比11代提升了接近20%
这里我们补充了R15和R23的成绩
分别为261和1813分
也有类似的提升幅度
Intel的12代处理器更换了全新的微架构
IPC相比前代又有了提升
因此单核性能有明显进步
那相比Intel的【换架构】
AMD这边的手法会更加简单粗暴
【频率给我往上加 加到冒烟为止】
得益于工艺进步
6000系相比5000系锐龙的频率更高
但可惜 相比12代酷睿
R7-6800H的单核性能依旧有些落后
毕竟架构只是改良
没有更换
这个表现也在意料之中
我们也测试了R15和R23的分数
R15的落后幅度更小
R23与R20的差距类似幅度
接下是多核性能
我们从CineBench R20循环测试入手
很明显 单核性能占优
核心又是大小核协同计算
i7-12700H在这里的表现要更胜一筹
15次循环 成绩在6400-6500分
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买的这台天选3和首发测试的工程机成绩有点出入
主要问题在温度上
跑分过程中
Intel版的天选3大部分时间都顶着95度温度墙
功耗也受到温度限制后降低
平均在80-90w之间
大核3.5GHz 小核3.0GHz
而AMD这边
由于只有8核
得分的确要低一点
但散热压力没这么大
温度不会撞墙
最高在90度出头
功耗稳定在80W
频率4.2GHz附近
感觉天选3压这个处理器刚刚好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
这代Intel处理器的性能的确要比AMD更强
但对散热的要求也并不低
温度撞墙这种情况
我们不仅在天选3上发现
暗影精灵8、G15也有这个问题
除了像Y9000P、枪神6这种散热设计非常优秀的型号
主流一点的模具在压制这颗14核处理器压力不小
虽然散热难做好
但是压住后
提升是实打实的
就算同样跑80W
i7依旧要优于R7
那么问题来了
那如果散热差一点的游戏本或者全能本
这两颗处理器的性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我们同样把功耗限制在45W和65W两个档位
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跑分
在65W的情况下
Cinebench R20的成绩
i7依旧能领先R7
领先幅度大约是8%
R23的幅度类似
不过 除了渲染性能以外
X265编解码测试
65W的R7-6800H反而是比Intel的成绩更高
反超幅度大约是8.7%
7Zip解压缩测试
压缩性能Intel更强
而解压缩这边反而是AMD领先
可以看到
在65W的情况下
AMD的能耗比优势还是存在的
渲染性能仍有落后
但幅度变小了
部分【针对AMD优化】或者【没做好大小核优化】的软件
R7的性能和i7互有来回
那如果再降低到45W功耗呢
这时候
R20的成绩持平了
R7-6800H也能跑到4700分
R15里头
R7甚至反超i7
领先6%
另外 随着功耗降低
X265和7Zip的成绩下滑对i7来说也更加明显
显然 在多核性能方面
14核对功耗的渴求是比较高的
在没有充足功耗支撑的情况下
R7并不比i7差
甚至低功耗下R7在某些应用里的表现会更好
除了CPU性能
二者的显卡性能我们也横向对比了一下
结果发现
分数几乎表现一样
Superposition的教室场景差距最大
但幅度也在1%以内
那么 是不是除了CPU
两台机器就没差别啦
嗯..还有内存呢
这两台电脑搭载了DDR5-4800MHz的内存
型号相同
都是三星的
在Intel平台上
读5w8 写入5w8
延迟97ns
而AMD平台这边
读写会稍微弱一点
但延迟表现更好
从结果来看
Intel的内存带宽相对更高
AMD的内存延迟相对较低
都很烂
OK 看完了理论性能
下面是这两台电脑的实测游戏表现
这两台天选3都支持了独显直连功能
我们测试采用冷切换直连模式
性能档位默认选择增强
首先来看网游这边
Dota2全高特效录像回放
i7-12700H优势不小
无论是2K还是1080P均领先了20多帧
Dota2的高帧率依赖单核性能以及内存性能
而Intel在单核性能的表现更好
因此帧数更高
同样的情况CSGO里也出现了
1080P下领先30帧
2K下领先50帧
像这类帧数高
且依赖单核性能的网游
Intel更胜一筹
来到单机游戏这边
老牌大作《古墓丽影 暗影》
2K分辨率下帧数几乎打平
降低到1080P
Intel的帧数小幅反超
主要是2K分辨率下
特效全开后性能瓶颈主要集中在显卡上
大家都用的是140W的3060
性能分不出个高低
因此差距不会很明显
如果降低到1080P
部分场景的显卡负载变小
这时候其他硬件的性能差距就会有所体现了
如果是一些更注重显卡性能的单机游戏
同为3060显卡的两台机器性能差距会更小
比如《地铁离去》
两种分辨率下都只差了0.5帧
几乎可以算作是误差了
《地平线5》、《2077》、《消逝的光芒2》、《战锤3》也是类似的情况
同样 热门游戏《艾尔登法环》我们也试了下
虽然锁60帧我们没办法定一个合理的测程
但从实际游戏采集录屏来看
两台电脑在同样场景下帧数差距太小了
都可以流畅运行
创意设计能力
我们选取了Adobe三件套作为测试项目
PS、AE在benchmark里有12%左右的领先
PR的分数领先更大一些
主要是因为PR测试里头
Intel核显编解码加速起到了作用
在回放部分分数更高
因而影响到整体的得分
另一部分是工业相关的软件合集Specview2020
这部分更考验机器的图形处理能力
由于两台机器搭载的都是3060
因此总体分数的差异并不大
个别小项分数会受CPU和内存影响
但并不是性能差距的主要原因
简单总结一下
在大型单机游戏中
绝大多数的瓶颈都落在显卡上
因此 无论是intel还是AMD
制约游戏帧数的还是这张RTX3060
尤其是大家都有独显直连的情况下
无论是测试得分还是实测体验相差几乎无几
而如果是玩一些没那么吃显卡
帧数比较高的电竞类网游
Intel这边会有一定的优势
创意设计相关的内容
Intel凭借核显以及多年以来和软件厂商的合作优化
还是占据了上风
不仅是性能领先带来的优势
核显优化也让剪辑内容如鱼得水
纯工业生产力的图形设计应用
两颗CPU各有优势
想进一步提升还得看独显的性能
OK 接下来是两台机器的内部对比
它们的拆解方式基本上是一样
卸下底面全部螺丝即可取下后盖
拆开一看
两台电脑可以说完全一样
下方是电池
容量均是90Wh
PCMark10现代办公测试
混合模式下二者表现接近
但纯核显模式下
AMD的续航时间长了一个多小时
看来AMD在续航方面的表现更好
固态硬盘
两台电脑都用是512GB容量
PCIe4.0速率
Intel这边是美光3400
而AMD这边是PM9A1
根据经验来看
物料是混用的
因此跑分仅供参考
之前有传出Intel版本在固态硬盘的4K小文件性能异常
我们这台暂时没有遇到
网卡部分
Intel版本支持CNVI
用的是自家的AX201
而AMD版本用的是联发科MT7921
均支持WiFi6
最后是散热
可以看到
两台机器的散热模组均为双风扇 5热管
针对供电元件
有细微的改动动
除此之外应该是没有本质差别的
我们通过烤机测试对比二者的散热表现
室温25摄氏度
单烤FPU
i7-12700H 94度 85W 大核频率3.7GHz 小核3GHz
R7-6800H 84度 功耗65W 频率是4.0GHz左右
可以看到
AMD这边的温度显然还有散热余量
这里我们通过手动模式把功耗限制放开
此时两边温度相同的情况下
6800H可以跑到72.8w
频率全核4.1GHz
比默认增强模式高了0.1GHz
提升很小
单烤显卡
两边都是140W 80度左右
频率在1900MHz附近
增强模式双烤
Intel版是45+115W
温度分别为90和84度
CPU 2.4GHz+2.2GHz
显卡1762MHz
AMD版是37+122W
温度分别为87.3和82.8度
CPU 3.175GHz
显卡1815MHz
为了方便与Intel版做对比
我们关闭了Dynamic Boost并将显卡功耗锁到了115W
同样双烤30分钟后
CPU温度93.1℃ 功耗45W
显卡温度84.8℃ 功耗115W
很明显
两台电脑的散热能力相当接近
总功耗差不多都在160W附近
AMD处理器的积热问题这代依旧存在
R7-6800H在温度接近的情况下
功耗不到75W
比Intel的版本少了10W
不过 对于这两颗CPU来说
提升散热能力
Intel版本的性能增幅会更大
但AMD版本的提升就会小很多了
边际效应更明显
接下来是表面温度
两台机器的大致相同
键帽最高温都在中间偏上方的核心位置
在47度附近
常用的WASD区域
方向键都比较凉快
噪音测试手法我们更换了测试流程
用了新的分贝仪
在笔记本水平距离15公分
高度30公分的位置进行采集
尽可能还原人坐在电脑前听到的真实声音
两台电脑的风扇用的是同一型号
因此噪音表现也是几乎一致
环境在31.8分贝的情况下
噪音为53.7分贝左右
好的 看完了上面的所有评测
相信大家对着两台电脑应该有一定的认识的
本来是应该总结两台电脑的优缺点
但为了方便大家更直观的对比
我们通过六边形图来横向比较
首先是价格
AMD版日常参考价是8299元
Intel是8999元
售价会稍微高一些
CPU性能方面
Intel版在单核、多核全方位的领先
但图形性能
二者搭载的是同规格的显卡
因此表现几乎持平
在功耗及核心温度部分
两台机器在显卡、CPU双满载的情况下
两者的散热总功耗相同
但AMD的CPU会热一点
单烤StressFPU时
酷睿版能做到85W 95℃
而锐龙版却只有73W 95.1℃
个人猜测
造成差距的原因除了12代CPU本身发热面积更大
更“好压”之外
还有AMD 6nm工艺所导致的更严重的积热问题
不过 面对i7-12700H
天选3的CPU散热明显喂不饱这颗处理器的
想要完全发挥它的性能
仍需要升级更强的散热模组
表面温度及噪音
两者的表现十分接近
相比上一代
最高温度会更高
但常用键位控制得还不错
最后 我们跳出天选3
纵观一下目前的游戏本市场
再来对比Intel和AMD各自的优劣势
第一 首发搭载AMD处理器的机型非常少
去年 几乎所有OEM厂商都有针对同一款模具做两种芯片的版本
至少在主流游戏本里
我们都能很轻松的找到对应的型号
而今年
首发期过去一个多月了
目前只有天选搭载了最新的6000系列锐龙
其他厂商的锐龙版压根就还没上市
第二 Intel处理器的游戏本对于散热的考验更加严格
就算天选3的散热提升很大
但面对14核的i7-12700H
高负载下依旧会撞到温度墙
如果只是华硕一家的问题
那就算了
可同样的情况我们在G15、暗影8上也碰到了
去年可以稳压11代酷睿的模具
今年想要把12代酷睿性能完全发挥
真的不太容易
而12代酷睿性能优势
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散热条件充足的前提下
这也就引出了我们下面第三点结论
第三 低功耗下
AMD处理器的多核表现不一定会输给Intel处理器
从控制功耗的结果来看
是6000系列的锐龙在45W、65W这两个中低功耗节点
成绩是和Intel接近
甚至是反超的
对于一些散热表现一般
甚至比较差的机器来说
R7和i7的差距可能只能反映在单核性能上
多核应用的差距并不会有高功耗时那么明显
第四 对于纯游戏用途来说
两台机器的表现其实是接近的
这两台新的游戏本进步的地方是CPU和内存
显卡只提高了10W的功耗
对于游戏性能提升太小了
绝大多数吃显卡的游戏
二者是玩不出区别的
再加上AMD也支持独显直连了
两者的区别更小了
在帧数偏高一点的游戏里
Intel确实有优势
但想有优势就得多花钱
额外的性能提升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
我个人还是认为AMD的性价比其实更高
第五 新品的性价比不如老品
在我看来
新的Intel处理器性能提升幅度很大
不挤牙膏确实值得表扬
但功耗问题依旧是道坎
必须得迈过才能实现全面领先
AMD这边呢
价格仍然有一定的优势
但【挤牙膏式】的升级
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同
不过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
无论是新的AMD还是Intel
目前售价实在是太高了
性价比相比去年的满血版机型
对吧…..我说不下去了
如果你只打游戏
预算已经到极限了
没必要强迫自己非得买新款
去年的满血版显卡机型反而是更优解
OK 以上就是本期视频的全部内容了
喜欢的话不妨来个长按点赞
一键三连支持一下我们
交流买本心得 帮助电脑小白
这里是笔吧评测室
我是猪王
我们下期视频再见吧

%d bloggers like this: